书友们,不要错过了!我挖到了一本真正让我彻夜难眠的小说,情节跌宕起伏,角色鲜活得就像从书里跳出来陪你聊天。每一页都是新的惊喜,绝对让你欲罢不能。要是你也在寻找那种让人上瘾的阅读体验,这本书就是你的最佳选择,快来一起沉浸在这个非凡的故事中吧!
《1984》 作者:[英]奥威尔
前言
乔治·奥威尔(George Orwell,1903-1950),英国作家。在世界小说界,有所谓“反乌托邦三部曲”,即苏联扎米亚京的《我们》、英国小赫胥黎的《美丽新世界》以及奥威尔的这部《1984》。
简单地说,本书是一部政治讽刺小说。情节离奇、怪诞,却似乎符合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。小说描述了极权主义的恶性发展,展望了一个可怕的结局—人性被扼杀,自由遭剥夺,思想受到钳制,生活极度单调。
同本书一样,奥威尔的成名作《动物庄园》也是一本很有洞见—虽然同样偏颇—的小说。书中主人公全是动物,故事情节荒诞不经,颇有喜剧色彩,这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恐怖的感觉。但是《1984》则完全脱去了喜剧气息,恐怖入骨的感觉弥漫着整个作品。
这里所说的恐怖,不是血淋淋的具体场面,而是一种人性泯灭的无望之感。比如,小说描述了一种官方语言,叫做“新潮语”,它被强制使用,其目的在于把单词量减至最小,这样一来,除了国家颁布的概念,人们将无法思考其他任何东西。又如,每个党员都无权拒绝官方的监视,每个房间都装有无法关掉的电子屏幕,而屏幕会把每一种声音准确地传递给“思想警察”……
《1984》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,不但受到普通读者推崇,更是深得学者的青睐。小说中独创的几个词语,比如“老大哥”、“双重思想”、“新潮语”、“思想警察”等等,已经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,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。大家公认,《1984》是对集权主义的最形象描述,也是最尖锐的反抗。《纽约时报》赞誉此书:“这一代人中,没有其他任何一部作品能像本书一样,唤起我们对自由的深切渴望,以及对专制的切齿痛恨。”很多人坚信:“多一个人读奥威尔,就会多一份自由的保障。”
事实上,《1984》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小说,而是试图追问人性的善恶、美丑以及实现的途径。对于人性的关怀,使小说没有沦落为干瘪的教科书和宣言。否则,它不可能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广大读者。小说中,即使谈论的是政治,其背后所关注的仍然是人性。使政治与人性水乳交融,这也许是奥威尔创作的最成功之处。
总之,这是一本略显深奥的书,可以反复阅读,每次都有更深的理解。对于读者来说,本书既是智力的挑战,也是获得智慧的一个难得的机遇。
(点击下方免费阅读)
关注小编,每天有推荐,量大不愁书荒,品质也有保障,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,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,让我们共享好书!
网上安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