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经常熬夜、缺乏运动、饮食不规律等原因,现代人容易出现腰膝酸软、皮肤暗沉、疲惫乏力等气血不足的表现!
气血不足是许多现代人的健康困扰,但盲目进补往往效果不佳,甚至加重身体负担。
补气血要讲究顺序!
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人之所有者,血与气耳”。在中医理论中,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个基本物质,缺一不可。
养气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来调整。在调补气血方面,要讲究顺序。
气血的化生主要来源于后天之本“脾胃”,血液循行的动力则是靠心气的推动,而“肝藏血”,如同人体血库,脾胃化生而来的气血,除了供给全身,剩下的都要储藏在肝脏里面。肝藏血,心行之,肝血充盈。
先疏肝,畅通气血运行通道
气血运行如同河道,若河道淤堵,补益只会加重壅滞。肝主疏泄,肝气郁结会导致气滞血瘀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。因此,补气血的第一步是疏通气血通道。
现代人长期熬夜、睡眠不足、看手机等不良习惯都会损伤肝,再加上内耗严重,容易产生肝气郁结等问题。
如果你有这些情况,在补气血之前半个月,可以喝玫瑰佛手茶,来疏通一下情绪和气血通道!
在喝茶的同时,还应搭配穴位按揉,来养养肝:
· 疏肝气:期门穴;
· 养肝血:血海穴;
· 泄肝火:太冲穴
肝不太好的朋友,在补气血之前半个月,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情况,试试这几个方法,先养养肝!
再健脾祛湿,强化气血生化
脾胃被称为“后天之本”,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。如果脾运化转输的功能和胃消化吸收的功能失常,就无法将五谷杂粮转化为身体所需营养,直接影响气血。
另外,湿邪黏滞,易困阻脾胃,导致气血生化受阻。湿气重者常见乏力、舌苔厚腻,此时直接补气血可能加重湿滞。
脾虚湿重的人,一般营养吸收差、消化不良、食欲差、腹胀腹泻或便秘!
如果你也有湿气重,常常脾胃不佳的情况,在补气血的同时可以每周喝2-3次四神汤,来健脾祛湿,强化气血生化!
除了食疗方,如此还可以按揉这些穴位:
· 消化不良:足三里
· 腹胀便秘:天枢穴
· 祛湿消肿:阴陵泉穴
· 顽固湿气:承山穴
最后气血双补,顺应体质精准滋养
当前三步完成,气血运行通畅、脾胃功能恢复后,方可进入补益阶段。中医强调“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”需气血同补!
日常喝茶补气血,建议你可以喝喝桂圆红枣茶!
原材:准备桂圆干5克,红枣2枚。
做法:把红枣和桂圆用清水洗净,清除内部的核,接着用刀将红枣切成片,厚度为2毫米左右,桂圆切成丁,加水煮沸,代茶饮用。
如果觉得麻烦您可以选择桂圆红枣茶包,直接撕开泡水即可,简单方便。
除了桂圆红枣茶,还有一个经典的补气血食疗方,它就是清代医学家王孟英的玉灵膏!
日常的时候,可以取一小勺放入温开水中泡水喝,也可以直接含服~
夏季天热,最耗气血!
夏季易出汗,医认为,心在脉为血,在津为汗,汗与血同源,由阳加于阴,气化而成。所以,如果过度出汗,将导致津液、血液都受到影响!
气血调理不当,可能导致“虚不受补”或“越补越虚”!夏家养气血,今天分享的这个3步法,适合绝大多数的人,建议你也赶快用起来!
*文章仅供参考,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。
网上安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